胎內的環境影響孩子的未來

來說明一下研究結果。
產前與生產前後心理學協會創辦人-醫學博士Thomas R. Verny, M.D著作『寶寶了解媽媽的心』當中,耶魯大學、普林斯敦大學、洛克菲勒大學等最新研究調查結果,讓科學明朗化,再次強調胎兒時期的重要性。

事實證明

「從受精開始所有的初期體驗,都對寶寶的腦構成,影響很大」。

母親的態度、感覺、情緒、思考、賀爾蒙及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,都會產生影響,透過血液,通過胎盤,傳到寶寶發育中的腦部,決定腦部的迴路。懷孕中的媽媽所想的事情,都會像酒精或尼古丁一般,著實的傳達給寶寶。

如果媽媽感到被疼愛,情緒因而穩定,當母親感到悲傷難過時,促進成長的腦部程式,就會優先啟動防衛機制。但如果母親處在暴力的環境下,寶寶的大腦,就會植入暴力的種子。

這是因為種子為了生存,必須適應環境而自然進行的調整機制,因為,寶寶出生後,在媽媽懷孕時期所生活的環境中成長的機率很高。

醫學博士Thomas R. Verny的研究結論指出:

有暴力傾向的人,並非因為基因,而是因為小時候曾遭受暴力或是遺棄的經驗,受虐兒往往都會成為暴力犯罪者,不管是現在或是大部分的研究,都顯示暴力與虐待都會世代傳承。

在全美受到熱烈回響的著作『育嬰室的亡靈(Ghosts from the nursery)』(原著作者Robin Karr‐Morse與Meredith S. Wiley)提到:

「暴力的種子會在胎兒時期的9個月、誕生到2歲的24個月,加起來的33個月中產生」。

原著描述:

「身處在憤怒與絕望中的嬰靈,因為被忽視其存在,所以對這種等同於虐待的『忽視』,進行報復,雖只是嬰孩,還是會因為得到甚麼樣的對待,就會給予相對的『回報』。

因此,為了降低犯罪率,比起嚴格執法,重整育兒的環境更顯重要。並且,所謂的環境,並非只是出生後的環境,而是指從胎兒時期,就開始塑造這樣的環境。